首页 > 新闻中心 > 酒店行业动态

凯发·k8(国际) - 官方网站·一触即发|为何妈妈把孩子带到了街头一台冰箱前学习?

发布时间:2025-02-22 10:33:02    次浏览

我们先来看一组数字,据统计,全球一年丢弃食物的总重量高达十三亿吨,同时,却有3600万人死于饥饿,浪费掉的食物足足是饥饿人口所需粮食的四倍。饱汉不知饿汉饥,听到这个数字你是否也很震惊呢。最近,上海西康路上突然被放了一台红色的冰箱,里面不仅装满了食物,冰箱的顶头还写着一行大字:“食物免费领取”。 原来这台冰箱来自旁边饭店的老板,他一直对饭店里被浪费的食物感到可惜,同时又很认同国外食物银行的理念。所以他联系了“绿洲公益”,仿照国外流行的“分享冰箱”模式,把店内多余的食物和其他一些爱心企业捐赠临近保质期的食品放进冰箱,方便需要的人来食用。 最开始没有一个人来取食物……慢慢地开始有人前来领食物,有农民工,也有流浪汉,也有困难的家庭。 当一位妈妈带着放学的孩子经过分享冰箱,问清情况后,给孩子认真讲解起来,并且在冰箱前留影,希望让她们记住这个时刻。并且让孩子每人领取了一个月饼,说让她们懂得受助和帮助别人的道理,并且说以后家里有过剩的食品一定让孩子拿过来送到冰箱。这件事放在我们这那就是个新闻,放在国外,那就是件融入到生活中很平常的一件事,而国外的许多小学还举办户外教学,用分享冰箱来教导孩子们拒绝浪费和分享的美德。 说到分享,这好像是我们天生所缺乏的一项技能。分享不仅仅是把自己的东西给别人这么简单,分享也是一种必要的社会技能。如果一个孩子不会分享,就算守着大堆的玩具和美食,他也是孤单的,是不快乐的。很多家长也经常教育孩子要学会分享,但是不懂得尊重孩子“支配自己物品”的权利。 分享必须建立在尊重孩子支配自己物品权利的基础上。孩子只有拥有了支配自己物品的权利之后,才会发自内心地乐意跟别人分享。孩子有权支配属于他的物品,要不要和别人分享得由他决定。如果没有尊重孩子支配自己物品的权利,那越是教育孩子分享,他会越发感到不安,把自己的物品看得牢牢的,唯恐别人夺走他的物品。所以教孩子学会分享也是有技巧的,今天学姐就跟大家来聊一聊,如何培养孩子学会分享。旁敲侧击讲故事、做游戏 孩子比较小,简单的说教可能起不了多大作用。但也不要随便扣上自私自利的“帽子”,可以适当加以引导。可以通过讲故事或做游戏等孩子喜欢的形式帮助孩子理解他人,学习站在他人的角度去体验他人的感受。比如可以来个角色扮演,妈妈扮演孩子,扮演时可夸大自私的恶劣后果,完全模仿孩子刚才的表现,引起孩子足够的重视和看法。让孩子来体验一下在这种情况下会有什么样的感受。角色游戏使孩子能经历、体会别人的情感,知道自私给别人的害处,从而促使他改变这样的行为。正面启发分享获得更多快乐 分享体现了自己对别人的关心与帮助,如果孩子表现出分享,就设法肯定孩子这么做的价值,让孩子感觉良好,感觉自我价值得到认可。当孩子得到别的孩子或大人的分享时候,就告之这是他人对孩子分享行为的回报,别人也同样感到温暖和快乐。比如,在分享食物时,不妨先从孩子身边熟悉的亲人开始练习,然后到平时熟悉的小伙伴,最后才是身边陌生的人。这样彼此关心、爱护、体贴,这样多次,孩子的利他接受能力增强了,他自然地去关心别人。潜移默化为孩子做分享的榜样在家庭生活中要形成一定的“公平”环境,这对防止孩子养成“独享”意识有积极的意义。在生活中,观察和模仿是孩子的一个重要学习方式。如果孩子把吃的东西分给我们,我们就欣然接受,并且说:“谢谢你和我一起吃。”有些父母在孩子分给自己东西时,接过来以后又还给他;或者和孩子逗着玩,向孩子要东西,然后又还给他。这些做法让孩子很困惑,他们会以为:我给别人的东西,都要还给我。一家三口还可以围坐在一起,进行“我的秘密”小游戏,轮流戴上面具,把自己的秘密说出来和大家分享,比如爸爸可能说:“我小时候经常尿裤子”,妈妈可能说:“我小时候像个小男孩”,孩子有可能说:“我有一次偷偷使用了妈妈的唇膏”。父母和孩子之间,可能都有一些小秘密,分享秘密的感觉很温馨也很特别。当孩子缺乏分享意识的时候,父母应该在旁边及时提醒,当孩子有分享的行为后,父母应该对孩子的恰当行为予以及时的肯定。这样孩子的“自私自利”行为就能逐渐得到改善。久而久之,孩子就会明白,分享并不在于某种物品、心情的交换,学会分享其实更是一种快乐。教育无痕 | 生命无限▼传播科学教育理念和方法▼ 转载请注明出自中国教育研究(微信ID:hantopedu)